大学生村官有效融入农村的思考_新闻动态 | 中视天迈文化传媒机构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新闻动态

大学生村官有效融入农村的思考

作者:lily文章来源:中视天迈更新时间:2011-10-26
分享到:

  自2008年3月中央全面启动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以来,大学生村官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和特长,积极为建设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作出贡献,自身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作为村(居)两委接班人,部分大学生村官走出了大学的“象牙塔”,却没有真正融入基层的“大课堂”。有的大学生村官忙于考研、考公务员,不愿意沉下身子,从田间地头学起,向基层干部看齐;有的大学生村官成为乡镇部门的“借用品”,美名其曰是“村官”,实际上成了“乡官”。村官不“在村”的声音时有响起。要想改变这一现状,保证大学生村官真正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笔者认为以下四个方面很重要。

  个人定位要准确。部分大学生选择当村官是迫于就业压力,或者是看重村官招聘时的优惠政策,把村官当作就业的跳板或者“镀金”过程,对村官的角色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中央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大学生村官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重大使命。对于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来讲,“村官”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应该是一份光荣的事业。所追求的也不应该是简单的安身立命,而是实现自己干事创业的人生抱负。走上村官岗位,要做好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思想准备,要有不怕挫折、百折不挠的勇气;要主动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走村入户,走进农民的心头;要甘当“小学生”,甘做“小徒弟”,在农村中学方法,向群众汲力量,从实践中得经验。

  乡镇落实要有力。乡镇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有力落实者,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力度。但是目前乡镇对大学生村官存在着“重引入轻培养”、“重安排轻关怀”的现象。一方面,乡镇每年都会主动申请大学生到本地村居任职,但是大学生村官到位后,却将他们借用到办公室做文书、后勤等工作,占用了大量到村锻炼的时间。另一方面,部分当地村干部害怕大学生村官进入村班子后会抢班夺权,撼动他们原本根深蒂固的利益关系,不愿意真心实意帮助村官锻炼成长,乡镇不能很好的解决大学生村官这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尴尬。针对以上情况,乡镇应主动安排借用的大学生村官回村工作,禁止各部门长期或临时借用大学生村官;寻求大学生村官参与村务工作的切入点,建立驻村干部和村支部书记对大学生村官的两级帮带制度,为大学生村官融入村级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组织引导要鲜明。组织部门是大学生村官的“娘家人”,应本着“使用是最好的培养,实践是最好的锻炼”的工作思路,为大学生村官积极搭建实践平台,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要树立正确的使用导向,选拔使用在创业利民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实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让真正深入基层、“在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得到重点培养。继续推动大学生村官创业利民工作,加大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力度,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创业利民中实现自我价值,赢得镇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认同、拥护。鼓励大学生村官将创业项目落在任职地,引导大学生村官吃在农村、住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在创业中拉近与农民的关系,磨砺品格。创新大学生村官下村举措,以开通大学生村官博客、简讯平台等形式,掌握大学生村官在村工作动态,鼓励大学生村官沉下身子,结合所在村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及群众关心的、关注的问题,到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思考撰写理论文章。

  督查考核要严格。“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制度的建立完善是保障大学生村官“在村”的有效手段。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考核制度,把群众的评价作为考核重点,加大群众评价比重,实行大学生村官向所在村和乡镇党委“双向述职”的制度,引导让大学生村官把工作重心放在村里,放在群众身上。强化大学生村官的组织管理,建立“每户必访,每天必到,村情必知,村务必报”的“四必”制度,即每户农家都到访,每天都到村里办公,村里每项信息都要熟知,村里发生的重大事件要及时向镇领导汇报。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负责考勤和记录。严明奖惩,建立大学生村官督查机制。各乡镇必须保证每名大学生村官驻村时间不少于85%,对不按照要求严格执行的乡镇进行督察通报,对通报不改的乡镇追究主要领导责任。将大学生村官下村工作与大学生村官评奖评优直接挂钩,对每年下村时间不超过85%的大学生村官,除取消其评奖评优资格外,将进行诫勉谈话,重点帮教;屡教不改的可以予以开除。

中视天迈文化传媒机构 版权所有 | 邮箱登录 | 中视天迈官方博客 | 官方微博 | 无品村官新浪博客 |

Copyright © www.cctv-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1037315号 | 设计制作 : 天迈文化传媒